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中心数字治理团队赴济宁市探究“信用积分制”

发布日期:2024-12-17

字号:

2024年12月2日至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数字治理研究团队赴山东省济宁市开展调研,重点考察“信用+积分制”在基层治理、信用体系建设及农村金融服务中的融合应用及其实际效果。调研团队由李勇老师带队,成员包括博士生朱博宇、王穗风和硕士生沈圣兰。此次调研得到了济宁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image.png

12月3日上午,调研团队与济宁市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举行座谈会。会议集中讨论了“信用+积分制”如何助力农村金融普惠。银行通过与政府合作,利用信用积分为农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增强了农民的金融获得感。农商行工作人员指出,积分制补充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缺口”,创新普惠金融的供给方式,有助于为农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和优惠利率。

之后,调研团队赴鱼台县蒋庄村和孟楼村实地考察“信用+积分制”的具体实施情况。通过与村委会、村干部及村民代表的深入访谈,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村民如何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境维护等公益活动积累积分,进而获得低息贷款、教育补助、公交优惠等支持。村干部指出,该模式不仅在金融领域得到应用,还与农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改善紧密相关。村民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积累积分,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

12月4日,调研团队前往汶上县杨店镇,继续调研“信用+积分制”的应用情况。杨店镇通过实施该模式,尤其是与汶上农商银行的合作共赢,使村民能够根据积分获得贷款支持,贷款额度和利率与村民信用积分直接相关,推动农村金融普惠发展,在促进社会治理、提升农民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调研为开展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层善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映射。团队认为,“信用+积分制”模式通过平台赋能与信用治理的结合,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并通过整合政府、金融机构和村民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会活力。

未来,中心数字治理研究团队将继续关注“信用+积分制”模式的推广和优化,探索适应农村实际需求的治理工具与政策策略,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