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中心副主任江滨教授深入剖析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的整合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5-01-20

字号:

2024年10月22日,IQVIA艾昆纬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2024 IQVIA艾昆纬医疗科技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此次峰会吸引了超过两百位来自跨国和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领导者、行业专家以及投资机构的业内人士参与,共同探讨在全球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加强内部能力并追求创新。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教授作为嘉宾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image.png

在题为《中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政策的整合与创新》演讲中,江滨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滨教授指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快速发展,但面临产业内卷、临床使用规范缺失和医保基金压力大、缺乏三医协同等问题。为此,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药监局、医保局等政府或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涵盖研发创新、临床研究、注册审批、编码挂网、收费和准入等方面。在政策改革方面,中国正借鉴药物政策经验,加快审评审批、全链条鼓励创新。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北京市的DRG新药新技术据实支付和佛山市单独计算点数,为新药和新技术提供医保支付支持。

江滨教授建议,面对多重挑战,企业应采取以下综合策略以实现稳健发展:

首先,针对健康需求的无限性和日益激增的大众医疗需求及对医疗品质的高追求,企业应通过多维度调研疾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精准识别关键急需领域,并制定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策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其次,考虑到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以及医保作为最大购买者的角色,3万亿医保基金既是产业发展的保障也是约束。企业应巩固在医保内市场的地位,重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和耗材的准入,积极准备卫生经济学价值证据以证明其效益。同时,拓宽医保外市场,积极布局商业健康险,提升多层次保障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以应对医保资金的压力。

最后,面对经济增长承压、行业竞争内卷加剧以及产业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挑战,企业需做好5-8年的调整期准备。传统品牌应积极探索创新转型,优化产品禀赋配置,制定长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兴本土品牌则应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拓宽盈利渠道;而国际大型品牌则应积极布局本土研发创新,以收获更多的政策红利,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