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2019年11月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后患者用药行为改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专题研讨会在廖凯原楼207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政府、各级医疗机构、高校、行业等领域20余位专家参与研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璜为会议致辞。黄璜提到,为期一年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已进行一半,各级医疗机构进展如何、患者用药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各方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希望通过交流汇报与研讨的方式,为相关各方搭建交流平台,为完善集采试点和扩面工作提供参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市海淀医院副院长兼总会计师周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总会计师兼医保处处长李敬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司天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药剂科主任杨明娜,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程志舫,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勇霞等专家分享了所在医院落实试点政策的过程及进展、患者用药行为的特点、对试点品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反馈、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完善建议等。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做了《国家集采试点方案执行后患者用药行为改变及影响因素研究》的专题汇报。江滨介绍了试点政策要点,并以我国发病率高、疾病经济负担重的心内科及精神科为例,系统介绍了疾病、处方及用药特点,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患者用药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要结合临床需要,完善优先使用、合理使用配套措施;根据药品的治疗和经济属性,建立分层目录和分层支付制度;完善药品医保支付标准政策,满足不同患者用药需求;加强一致性品种的质量监测及政策宣传,提高医生患者接受程度等政策建议。
随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潘成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主任药师石秀锦、重庆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张滨副教授等与会专家就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及门诊统筹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有关负责同志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两个维度对政策的执行情况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分类施策、落实配套政策、重视政策宣传和解读等建议。
会议讨论氛围热烈,持续近5个小时。会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北大提供了良好的立体化沟通平台,北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开展了很多扎实的研究,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深化相关研究,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持,促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