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国谈品种落地典型模式及经验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4-04-30

字号:

2024年4月20日下午, “国谈品种落地典型模式及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会议围绕典型省市国谈药品落地实践中的经验与挑战展开学术研讨。

江苏省无锡市医保局副局长王海阳、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主持会议。浙江省医保研究会副会长王平洋、湖南省医保局医药服务处处长邓洁云先后做了分享汇报,多位领导介绍了各地经验,吉林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树荣进行了会议总结。

江滨在致辞中提到,国谈落地三年来,各地结合自身情况,落实了多项配套措施及政策保障,形成了不同的落地方法。期待会上各地专家通过经验交流,分享思路,共同探讨推动国谈品种高效落地的方案,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和事业发展。

王平洋做了题为《浙江省国谈药品落地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浙江为了解决国谈品种落地与医保支付限额、药占比等现行政策及考核指标的冲突,以国家文件为指导,出台了单独支付、丰富大病保险种类、独立DRG分组等区域性激励政策,保障了国谈药品的顺利进院及临床使用。他同时提出,对于用药主体的医疗机构,政府应慎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国谈药品配备,要尽量通过引导、鼓励等措施来促进国谈药品落地。

邓洁云在《推动国谈药品落地湖南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介绍了湖南近年实施双通道管理触点的变化。目前通过统一目录管理、支付政策、待遇标准、遴选程序和服务管理等多项举措,湖南省“双通道”政策实现了落地及时、待遇提升、药物可及、经办便捷和部门协同等效果;配合优先挂网、召开落地研讨会、建立公示制度等举措,畅通药品落地渠道,打通国谈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邓洁云指出,建立分类管理的思维,采取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有效推动了国谈药品顺利落地。

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专家结合各自省份的落地经验,集中探讨了国谈药品双通道管理、DRG衔接融合等相关问题。专家们普遍认为双通道管理应坚持最小必需原则;国谈药品应根据临床价值、患者需求及可替代性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报销比例和支付方式。同时需完善双通道药品的备案和遴选机制,保障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和可及性。在国谈药品落地方面,应加强与医院的协同合作,推动药品快速、合理进入临床使用;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的同时满足患者用药需求;与DRG/DIP分组合理衔接,协调发展。

会议由李树荣总结。她提到各地国谈药品落地工作各有特色,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瓶颈,本次研讨会及时、恰当地聚焦了这一问题,分享了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国谈药品真正落地、提高可及性及社会价值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国谈药品落地是医保战略性购买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阻碍,本次研讨会为国谈药品的落地实践提供了交流平台,开拓了未来的工作思路,有助于谈判药品落地取得更大成效,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