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中心副主任江滨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药品安全合作联席会议并作“创新药医保支付政策思考”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24-11-27

字号:

2024年11月22日,由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中国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十余家单位主办的第八届药品安全合作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盛会吸引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媒体机构等相关方参与,围绕产业链药品安全的主题,共同研究、探讨推动药品安全的提升和保障。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教授受邀参会并发表题为“创新药医保支付政策思考”的主旨演讲。

image.png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创新药医保支付的宏观环境、政策体系和改革方向,江滨教授指出她的思考:

从宏观政策环境看,中国创新药医保支付的“机会与挑战并存”。从机会角度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催生更多医疗需求,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链条支持药械创新”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强国家创新**制,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更多支付可能性;从挑战角度,地缘政治尤其是中美关系博弈为中国市场引入国际新药、中国新药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支付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卫生总费用高速增长和多地医保基金赤字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更多创新药的支付空间。

从支付政策体系看,中国医保支付政策具有两大特点。从医保准入端看,当前已建立“全生命周期医保准入支付管理”,即从新药初次准入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和范围、纳入目录满四年简易续约降幅可减半、谈判产品满八年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药品专利期满后集采后的支付标准管理等。从医院支付端看,持续推动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四大转变”,即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病组付费转变,医保基金结算从 “后付制”向 “预付制”转变,从手工审核向大数据运用转变,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从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为进一步赋能创新,提升保障水平,中国支付体系正在朝“节流”和“开源”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在现有框架体系内,通过“集采、DRG/DIP和医保基金监管” 为创新药医保支付进一步争取更多空间;二是加快构建 “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挥“N”中商业健康险对于基本医保支付的补充作用,为更多创新药品和创新疗法的支付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