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黄璜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讲座: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理论与模式

发布日期:2022-11-04

字号:

2022年10月31日下午,“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理论与模式”学术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403顺利举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进行了精彩深入的讲解。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院长助理马亮教授主持,400余名老师和同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马亮教授对黄璜教授接受邀请开设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黄璜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随后,黄璜教授从学术理论和实践案例出发,就“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 “如何理解数字政府” “协同和协同理论”以及“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的模式”四个议题展开了讲解。


640.jpg



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


黄璜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历经“工具的数字化连接”、“业务的数字化赋能”、“主体的数字化协同”和“组织的数字化重构”四个阶段,并指出“协同”是当前贯穿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中“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协同”的核心议题。


如何理解数字政府


随后,黄璜教授讲解了如何从理论上理解“数字政府”。他认为,就治理的途径而言,政府、市场和社群三大基本机制的核心目的都是为实现最优的合作秩序以应对人类社会这一复杂巨系统,“理性决策”是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随之而来的各种“失灵”的本质是信息的不充分问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初心即是为弥补人的理性,而在理论上可以追溯至系统论。


协同和协同理论


黄璜教授简要讨论了系统论中的协同论。所谓“协同论”即关于“自组织”秩序的规律之道。他认为,“自组织”和“他组织”相互依存而带来“组织”的多样性和社会世界的复杂性,并由此可以划分出四种理想的协同类型,即理想的市场式、理想的行政式、理想的网络式以及理想的“赛博格”模式。现实的治理场景均是这些简单模式的程度不一的“拼盘”,它们相互“嵌入”,构成了存在于各个领域中的丰富的协同场景。而数字治理表现为数字技术或“赛博格”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嵌入传统协同场景,一方面对“信息子系统”进行重组升级,另一方面与其他手段相互配合实现治理目标。


数字化协同的模式与途径


黄璜教授根据信息分配方式将数字化协同划分为四种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讲解。一是统合模式,强调聚合碎片空间,构建统一指挥能力。二是开放模式,强调吸纳多元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三是直连模式,强调实现无缝沟通,完善互动回应能力。四是联动模式,强调集成治理工具,增强全面服务能力。


最后,黄璜教授以“数字善治”作为结语,认为数字治理之“善”包括数字安全、数字赋能、数字法治和数字公平四个层面,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相关的学术讨论,引领数字治理的发展。


641.jpg


黄璜教授结合理论思考和现实关切的讲解,激起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报告结束后,与会者就信息平台的安全问题、信息泄露的治理方式、数据储存与运营的区域规则、智慧政府和智慧治理概念认知等问题与黄璜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黄璜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而详实的回答,大家表示受益匪浅。